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近於2021年度公布本港最新癌症數字。乳癌(包括入侵性及乳腺導管原位癌)繼續高居香港女性頭號癌症。 在2019年高達5,498宗,平均每天有14名女士確診。隨着中年及年長女性增加,估算未來兩三年女性患癌新症數字會超越男性。
香港大學賽馬會癌症綜合關護中心 JCICC 與HK Knitted Knockers 藉著國際乳癌關注月,在10月份舉行一連串的編織義乳培訓坊,邀請對編織有興趣的義工參加培訓,為有需要的病人出一分力。
這些義乳可適用於切除乳房手術後的患者;材料透氣輕巧以及可沖洗,可作為術後即時的代替品。義乳亦可以放入不同的物料如棉花,適合不同胸型的女士。
HK Knitted Knockers創辦人及編織培訓坊的的導師許慧倪一直致力為香港乳癌病患者去編織以及教導義工製作適合乳癌病患者在手術後用的義乳。許小姐表示:「HK Knitted Knockers的目標是為癌症患者在術後提供自然舒適的義乳,從而回饋香港社會。乳腺癌患者在進行其他癌症治療之外,還要面對漫長的癒合時間。現時一些穿在胸罩內的矽膠義乳很重,在炎熱的天氣裡很快就會變得不舒服。還需要傷口完全癒合才能使用。編織而成的義乳輕巧舒適,適合敏感肌膚使用,免費地提供給術後患者。 為了支持香港小商店,我們還選擇本地小型企業來採購材料。」
由於本港每年高達超過5000宗個案,義工團隊會致力繼續為所有病人編織義乳。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及行為科學系主任及香港大學賽馬會癌症綜合關護中心總監藍詠德博士表示:「期望活動可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也希望從今次開始,有更多人會認識這個有意義的活動。吸引更加多志願者來參與這項活動,目標在一年可以有更多醫院及復康中心的患者獲得這一些的義乳。」
主辨單位今次亦邀請了廣華醫院乳病中心的顧問護師秦靄君女士出席送贈儀式,為一眾乳癌患者代表接受義乳。秦護師表示:「作為一名乳腺專科護士,我們為乳腺癌患者提供整全護理。 身體形象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乳房切除術後,胸壁會有一個傷口。通常,我們會在手術後 6-8 週左右或直到胸壁傷口癒合為止方可配戴永久義乳。 在術後早期,臨時義乳可以幫助患者恢復控制感和身體形象,增強自信心,可以像手術前一樣照常穿衣服。捐贈編織的臨時義乳絕對可以幫助乳癌患者。 另一方面,乳癌康復者也可以成為該計劃的一部分並參與編織工作坊。 該活動賦予康復者充權力(Empowerment),而且患者也可幫助其他患者,最重要的是促進醫院與社區之間的聯繫達到醫社合作。」
原文網址:港大癌症綜合關護中心與機構合作 編織義乳培訓為一眾乳癌患者添關心 | 醫理說
コメント